城市記憶 | 大稻埕的年貨大街
已更新:2022年4月8日
迪化街的民生西路到歸綏街稱為中街,主要批發零售南北貨,歸綏街到台北大橋稱為北街,多是五穀雜糧店。

▲台灣畫家郭雪湖筆下的迪化街場景(台北瀚宇攝於迪化街,原作收藏於台北市立美術館)
這里的許多店鋪仍保留粉清代閩南式樣建築店鋪屋檐向前伸出,並用廊柱支撐形成長廊,利於擺放貨物被當地人稱為“亭仔腳”。

▲迪化街街景
迪化街老店的特別之處也在於其繼承和創新的相互平衡。例如老字號糕餅鋪“李亭香”,從光緒年間發展到現在,遵循古法制作古餅,同時根據現代人的口味研發新味道。

▲迪化街的老店李亭香


▲迪化街的李亭香用上等花生作而成的“平安龜”深受食客喜愛
迪化街老店的特別之處也在於其繼承和創新的相互平衡。例如老字號糕餅鋪“李亭香”,從光緒年間發展到現在,遵循古法制作古餅,同時根據現代人的口味研發新味道。



▲迪化街的知名老店
店鋪大多是二三層的樓房,一層作鋪面,樓上是住家各色招牌豎在店家騎樓的廊柱上明晃晃的一眼望不到頭。


▲迪化街街景
創立於1853年的“復振行”也是一家百年老店。當年,隨著商船停靠淡水河大稻埕碼頭,“覆振行”的創始者林友浚在迪化街開設了三家店號“復振”、“復源”、“復興” 經營南北貨及海陸物產進口貿易的生意。福州、廈門、廣州、寧波、上海、天津……只要海路通達之處便是他和迪化街的商賈們腳步所到之處。

▲迪化街的林復振商行和其代理的TIVOLINA(紅帽子)喜餅及其它商品
林復振商行原先主要以販售南北貨物商品為主,後來在1985年引進了日本TIVOLINA紅帽子禮盒,1992年成為TIVOLINA(紅帽子)喜餅台灣第一間總代理公司,著紅色鐵盒是很多台灣人甜蜜的回憶。

▲迪化街的店鋪
舊時,福州、廈門一帶的商船,裝粉面粉、蝦米、白帶魚、海哲皮… … 揚起風帆來到了淡水港,迪化街的南北貨店貨架上擺上了這些貨品。未幾,基隆港來了更大的船帶來了香菇、桂花露、四川的木耳、山東的魚貨……像“覆振行” 一樣的南北商行如雨後春筍般在迪化街冒起、興盛。

▲迪化街上日本進口魚貨老店行
這家賣的是來自日本進口的漁產,迎面的那個布簾的畫,正是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創作的木刻版《神奈川沖浪裏》。

▲葛飾北齋創作的木刻版《神奈川沖浪裏》
在台北瀚宇藝術的藝術講座裡主播Joanling 也在2021講過一集關於日本浮世繪的專輯,介紹這幅作品。該作品出版於1831年至1833年間,是冨嶽三十六景系列作品。該畫以富士山為背景,描繪了「神奈川沖」的巨浪掀卷著漁船,船工們爲了生存而努力抗爭的圖像,是葛飾北齋的代表作,也是舉世聞名的日本藝術作品。

▲迪化街上的南北貨
如今,依托迪化街的南北貨底蘊,台北市迪化街創辦了全世界第一條“年貨大街”,每年農歷春節前夕,這條街都會熱鬧非凡。


▲ 紀錄迪化街發展史的埕樂通
迪化街也一直被認為是台北采購年貨的不二選擇。糖果、餅幹、魷魚絲、瓜子、烏魚子、各式蜜餞、肉脯……來自天南地北的年貨鋪滿整條迪化街。逛街的人熙熙攘攘,由南至北逛一遍這條長約800米的老街,至少也得花上半小時。

迪化街的年貨大街
又如迪化街的永興農具工廠,為近90年的老店,原來主營農具用品,但隨著時代變遷,務農的人變少,機器耕作鋪天蓋地,導致永興業績下滑。但是店主推陳出新,加入竹制品的批發,給店面帶來了新氣象,顯露了迪化街商人靈活多變而又珍視傳統的品質。



▲迪化街的永興農具店

▲Joanling's Talk主播Joanling 3/6下午在迪化街上現場導覽

喜歡我們的文章,歡迎Log in成為網站會員,就不會錯過最新文章喔

有興趣台北瀚宇藝術的藝術講座,請加入LINE官方帳號詢問: https://page.line.me/joanlingstalk
版權所有©2017-2022 台北瀚宇藝術
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: 台北瀚宇藝術 (以上內容同步發布)
歡迎轉發分享,但未經同意不可擅自二改或利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