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城市記憶 | 迪化老街百年商海 從茶葉經商說起

已更新:2022年4月8日

文: 千禧年/台北瀚宇藝術

說起茶葉市場亦是台灣商業發展的關鍵產業之一。1860年,在西方殖民國家擴張市場的壓力下,清廷開放台灣的淡水作為國際通商口岸。外國的貿易商原本想在淡水河沿岸最繁榮的艋胛設立洋行,但由於艋胛商人的抵制,洋人轉而將這些貿易機構設立在大稻埕,利用大稻埕碼頭和淡水河從事對渡貿易,不斷向外輸出台灣茶葉。大稻埕的茶市在當時享譽國際,一直從光緒年代延續到日據時代。


▲今昔面貌


迪化街緊臨淡水河大稻埕碼頭,占盡地利,盤踞著商品吞吐口的咽喉。曾有記載迪化街當年的風光“淡水河上萬帆雲集,從第七號到第十八號水門,出口大量的茶葉、糖,進口各式各樣的貨色,旁邊的違章建築里住著幾萬人。


▲ 當今迪化街


迪化街之茶叶因茶葉生意成其事業的人在大稻埕不乏其人。如同治五年,李春生受聘來到台灣的艋舺(今萬華)擔任寶順洋行的總辦,負責管理茶葉種植與生產,協助引進安溪茶種,勸導淡水農戶種植。數年後,由李春生協助引進的茶在台灣種植成功,由淡水銷往紐約,大受歡迎,台灣茶揚名海外。


不久,李春生也自制茶葉外銷,並經銷煤油,由於經營成功,使他的財富迅速累積,很快就與板橋林家並稱為北台灣最有錢的兩戶人家。十九世紀後半開始,“南塘北茶”成為台灣外銷的驕傲。北茶說的即是今日“台北大稻埕”一帶。


▲ 現今迪化街


迪化街上現在亦有不少茶行、茶樓,開設有知二茶館、陳悅記茶行、福來許茶樓等等與茶文化相關的店鋪。


▲陳悅記茶行


1851年海上貿易商人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從基隆搬到了大稻埕的迪化街,蓋了三棟閩南式街屋,開設了林益順商號,成為大稻埕及迪化街最早的店鋪。林益順商號主營將貨物從華北、廈門和香港等地運入台灣,並將油、稻米和樟腦等運輸至大陸各港口,還從事農具買賣。


▲迪化街林五湖本館

後來,林江在這里開設了林五湖命相館,主人家通曉命相玄學並且代代相傳,經營期間座上客不乏政商名流。命相館最興隆時是第三代林金培掌家時,他樂於助人、忠孝傳家,引得當時達官顯貴慕名而來,如黃信介(民主進步黨第三屆及第四屆黨主席)等人。據傳,因為透露了天命玄機,林家中間有好幾世都是一脈單傳,直到後來的子孫不再接手算命,從事了醫生職業,林家才開始人丁興旺,開枝散葉。


▲迪化街林五湖本館



此清代建築後經修覆,修覆的過程中店面正面依照傳統風格修建,保留當時地磚、門栓及石門楣,第二進為木構架二層建築,並設有樓井,沒有使用任何一根釘子,完好保留並呈現出其傳統閩南式街屋的整體格局,室內更是保留了他原先的樓井形式。


▲迪化街林五湖本館


此處大門亦極有時代特色。當時林家在當地因幫人算命而非常出名,夜晚也時有人來拜訪。但是月黑風高的,不知訪客是否良善,於是主人家在此處建造兩個暗窗子(現貼有朗月、清風四字之處),夜晚有人敲門,都必定會先走上二樓,打開這個暗窗偷偷看兩眼,確認過造訪者後才會開門。



此建築第一進空間始終維持商業使用,曾是打鐵、金紙買賣店面,現為“臻味茶苑”。是大稻埕商圈內非常著名的茶館之一。就算不來買茶,也可以在這邊免費品茶。


迪化街臻味茶苑珍藏了不少百年老茶





喜歡我們的文章,歡迎Log in成為網站會員,就不會錯過最新文章喔



版權所有©2017-2022 台北瀚宇藝術


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: 台北瀚宇藝術 (以上內容同步發布)

歡迎轉發分享,但未經同意不可擅自二改或利用

14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